佛,是梵文「佛陀」的簡稱
佛陀的意思就是覺者,這覺者又包含了三種意義:一是自覺,二是覺他,三是覺行圓滿。
所謂自覺就是不同於凡俗的迷惑,而能先行覺悟。
所謂覺他就是不同於小乘行人急於自己的覺悟,更能化導他人,幫助他人也能覺悟。
所謂覺行圓滿就是不同於菩薩的自覺覺他未能究竟,而是俱備了這兩種德行之外,更能做到圓滿無缺的地步。
通常「佛陀」一詞是指佛教的教主──釋迦牟尼,因為佛教是釋迦牟尼佛所創立的宗教。
釋迦牟尼佛本是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,他的父親淨飯王,母親摩耶夫人;姓喬達摩,名悉達多,釋迦是當時四大種族之一,強譯其義的話,可譯為「能仁」;牟尼二字,在梵文中是一種讚頌之詞,其含義為「寂默」。
當他做太子時,感人生苦空無常,便發願欲求得解脫大道,於是立意出家修行;最初,他參學了許多外道,並且苦行了六年,發現得不到究竟,然後往迦耶山,於菩提樹下趺坐參修,終於十二月八日,夜睹明星而頓然大悟,得無上正等正覺。
從此入世說法度眾,歷四十九年度人無算,至八十歲於拘尸那城的娑羅雙樹間,而入涅槃,圓滿功德。
佛學,便是佛陀感於人生苦空無常,而出家修行,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解脫之道的學問;這種學問不同於其他宗教的哲學理論,多少總包含了一些迷信的色彩,和神話的註腳。
佛學的立論是建築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礎上,包含了哲學與科學的精華,是世界上唯一包羅萬有,博大精深的學問。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