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摄法

仁王经中说:

行四摄法,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

为什么要行四摄法呢?

摄,是摄受;为弘教接众,善巧方便之法。欲使众生成为信徒,对佛法生起亲近的心意,而能引导依皈教下;必须具备方法,使之欣然接受,也就是度众二法中的摄受之法。

(按:尚有折服之法,偏於理路。)

兹将四种摄受之法,分别介绍於后:

1、布施----通常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,分布与他人,使其获得实惠;所谓物质的是以欠缺资养生命能力,而给与有形的福利需求。所谓精神的是以智慧修养的欠缺,而予以无形的福利满足。也就是说:

舍财济贫而助他。

授惠智识而化他。

如经中说:

「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,若乐法则布施法,使因是生亲爱之心,依我受道也。」

2、爱语----使人乐於接纳的语言,应具慈心悲意,不是染著之情,全为利益众生;可以说是导引信爱的语言;有关注,有鼓励,能启发,能体谅,充满眷顾而且可资信赖的言说。也就是说:

以挚爱慈悲的胸怀,

予开启信心的言句。

如经中说:

「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,使因是生亲爱之心,依附我道也!」

3、利行----与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,无论是身、口、意的任何运作,悉皆予人获得好的功德;卽所谓利乐他人,奉献自己,以达饶益的任何行为。也就是说:

利达饶益之功,

行为实效之德。

如经中说:

「生起身、口、意善行而利益众生。使由此生亲爱之心,近我而受道也!」

4、同事----运用智慧,确知众生根性,随其所乐而相应身份,使得同修,共沾法益;可以说是以修养,配合他人,利用相同的知识或经验,引导进入佛陀之教。也就是:

同其所趣以相应知识,

事其所好以配合经验。

如经中说:

「以法眼见众生根性,随其所乐而分形示现,使同其所作沾利益,由是受道也!」

总之:四摄之法,在於接引众生,导向教内,助使共修共证,开启智慧之门,成就觉悟之果。

 

上一个 回列表 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