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定八触
触,就是感触。
修学行者,从静坐以至进入禅定时,稍具「三昧」基础,身上必然发生许多的感受;依三摩鉢提修养过程中,说是现象为禅定八触,也就是得入初禅,身生八种感触。
一、动触---身体部份或全部,发起不自主的动态;时而颤抖,时而跳动,最严重者,拳臂舞动,以至翻滚。此种动触,多数发起於脊骨太挺,丹田使力,小腹上提;尤其是男女房事之后,或是手淫与同性行为,随即盘腿静坐;若能修改这些不当,不久自然静态安祥。
二、痒触---坐后不久,身体部份或全部生痒;有时像昆虫爬行,有时像蚂蚁啃咬,忍不住搔抓痒处,是类症状,多系流汗未干而坐,次为身垢引起,尤其是著衣不净,穿著毛绒质料之服装;因此,欲使痒触不发,必须改正错误,诸病自会逐渐消失。
三、轻触---入坐以后,身体有浮动现象,轻快如烟云,似欲腾空飞起;是种感触,乃系静坐之功,於身心已入调适境界;另一类型,多为曾受内伤,或气血贫弱者,经过静坐的修养,诸病随之痊愈。因此,现象颇佳,应该持之以恒;旣不可放逸间断,亦不可少为足,唯有随它去,听其自然。
四、重触---静坐假时,顿感身心凝重,或如抱石,或如坠崖,或者头沈,或者胸闷,甚至气喘,呼吸困难;这种现象,皆系五脏内腑,中有痼疾,尤其是内伤未愈,以及饱食之后,宿食未消之时,最为明显不安。因此,静坐虽然可以调理身心,但不能医治痼疾,亦不能帮助消化;行者静坐之时,必须明了其中利害,不可勉为其难,遭受无谓苦楚。
五、冷触---静坐时,身体部份或全部,逐渐发冷,体温急遽下降,甚至全身战栗;此种现象,多数身患浮肿,肾脏滤水不良,或者是肺气泡新陈代谢太慢,还有心脏性水气太旺;除此,尚有特殊性个案,为抑制性冲动而强迫静坐,同样会发生冷触现象。因此,冷触仍然是病;但不是清凉之感,清凉现象,富安适惬意感触,尤其是头脑特别清醒。
六、暖触---坐后入静,身体开始发热,往往从部份而全身;此种现象有粗细之分,粗者,身热如火,面红耳赤,以至汗湿衣襟;细,身暖轻快,遍体柔软,身心如处冬阳。唯粗细之相,於行者而言,各有利弊的不同;粗相,属於病态,乃肝火与肾火过旺,多因自然身物缺乏,引起大小便结滞;但也有因饱食或食后不久,卽行静坐所引起的。细相,往往发生初禅定境之时,或者是身心调适,气血顺畅时好的反应;不过,细相虽好,依然不可执著,否则,执著亦将成病。
七、澁触---同涩、濇,具迟钝、粗燥的意识;修定行者,常有麻木酸涩的现象;或为腿膝,或在头面,或起双肩。无论如何,凡初学者乃必经的过程,全因身体改变姿态,气血受阻不顺,以至发生迟滞之相;但是,习久仍难改善,现象不能消失时,则多半为风寒所伤,必须肩臂腰膝等,以毯被保暖之;严重的话,应该暂停静坐,求医诊治。
八、滑触---湿润腻滑的现象,往往静坐之时,身体某部或上半或下半身,产生湿滑现象;发起原因,多系饮食偏於肉类,尤其是动物性油脂过剩;卽使是植物性的,同样不可过多,最好是渗和使用。如黄豆油十分之七,花生油十分之一或二,菜子油十分之一或二,加入少许黑芝麻油;如果,渗和茶子油十分之一或二更好。除此之外,有的是关系著分泌系统,尤其是多汗的人,很可能体质虚弱,缺少运动;因此,必须从饮食习惯上改善,加以配合适度的运动,多喝开水,避免甜食,自然可化现象於无形。
综上所述,八触之相,行者难免;基於色身的组合,缘自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种性,只要四大失调,身体必然生病;因此,静坐之功原为调理身心,故而针对可能予以调适;尤其,修习静坐者,是从动态行为转入静态,自难避免问题的发生,若能时常注意状况,观察现象,则静坐必可调适身心,禅定必可澄心静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