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,是梵文「佛陀」的简称
佛陀的意思就是觉者,这觉者又包含了三种意义:一是自觉,二是觉他,三是觉行圆满。
所谓自觉就是不同於凡俗的迷惑,而能先行觉悟。
所谓觉他就是不同於小乘行人急於自己的觉悟,更能化导他人,帮助他人也能觉悟。
所谓觉行圆满就是不同於菩萨的自觉觉他未能究竟,而是俱备了这两种德行之外,更能做到圆满无缺的地步。
通常「佛陀」一词是指佛教的教主――释迦牟尼,因为佛教是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宗教。
释迦牟尼佛本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,他的父亲净饭王,母亲摩耶夫人;姓乔达摩,名悉达多,释迦是当时四大种族之一,强译其义的话,可译为「能仁」;牟尼二字,在梵文中是一种赞颂之词,其含义为「寂默」。
当他做太子时,感人生苦空无常,便发愿欲求得解脱大道,於是立意出家修行;最初,他参学了许多外道,并且苦行了六年,发现得不到究竟,然后往迦耶山,於菩提树下趺坐参修,终於十二月八日,夜睹明星而顿然大悟,得无上正等正觉。
从此入世说法度众,历四十九年度人无算,至八十岁於拘尸那城的娑罗双树间,而入涅盘,圆满功德。
佛学,便是佛陀感於人生苦空无常,而出家修行,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解脱之道的学问;这种学问不同於其他宗教的哲学理论,多少总包含了一些迷信的色彩,和神话的注脚。
佛学的立论是建筑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上,包含了哲学与科学的精华,是世界上唯一包罗万有,博大精深的学问。

上一个 回列表 下一个